无障碍阅读 适老模式 网站支持IPv6
导航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部门乡镇 > 乡镇 > 禾云镇 > 规划计划 > 工作计划及总结

禾云镇2024年全面工作情况报告

时间: 2025-02-13 08:49   来源:本网   发布机构:   点击:-

  一、工作总体情况

  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禾云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十大行动方案”和“四个清新”建设工作要求,深入推进省、市、区有关“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部署,抓实镇域经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安全稳定、民生福祉等工作,探寻高质量发展路径,努力打造产业融合强镇、宜居宜业名镇、绿色发展重镇、富裕和美福镇的禾云名片,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4年,我镇23家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116亿元,同比增长14.2%。财政总收入11536.9万元,完成税收组织收入40185万元,同比增长12.53%;其中税收本级收入14785万元,同比增长17.34%。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各项事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持续提升镇村品质。一是全面推进典型镇村培育。完成典型镇建设规划“一库三图一书”设计编制、禾云镇(中心镇)圩镇建设规划和典型村东社村建设规划,谋划重点项目40个,总投资60.6亿元。完成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生态公园优化提升、美化示范主街房屋外立面、新建64个充电基础设施等建设。基本完成东社、北社、西社、南社4个第一、第二批典型村培育工作。二是抢抓央企助力机遇。与中建五局对接交流50余次,确认8个助力项目,总投资1.191亿元。三是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动员88个党支部、外出乡贤、企业家等群体参与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绿化等工作,推动36个村(社区)与行业协会、企业结对共建,与9支高校实践团队建立镇校结对。

  (二)紧抓经济发展核心,激活镇域经济动力。一是招商引资稳步推动。主动开展精准招商和对接推介活动10次,邀请接待考察项目用地客商6批,举办现场发布会、签约会2场,完成8个项目正式签约,总投资3.19亿元。二是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华润旭阳、景明两个农光互补项目已完成投资近6亿元,江南理工高级技工学校项目已正式动工奠基;广东粤检消防产品检测中心项目预计春节前后完工,新农贸市场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县县通工程”禾连连全线施工面已移交,星之宝项目已开始试投产,现代农业产业园(禾云)基础配套设施项目和胜龙牛业肉牛全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有序推进。三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持续推行党政班子成员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制度,镇领导班子成员主动走访联系企业145家次,年内成功推动3家企业上规。

  (三)深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开展乡村建设行动。一是粮食安全更有保障。全年粮食任务面积为55608亩,实际播种面积为55876亩,完成率100.48%。二是特色农业实中有新。全力打造500亩现代设施农业种植示范园区。全镇麻竹笋种植面积较去年增加约6000亩,南药扩大种植规模500亩,桂花鱼年产量67吨,推进清农、爱健康及天农三家清远鸡产业园建设。三是人居环境全面优化。384个村庄建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566个村民小组已实现三个“全覆盖”,完成新一轮75户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工作。全面提升村庄基础设施水平,力争61个和美乡村创建指标按时完成,已对第一期40个村小组进行区级验收。四是脱贫成果更为巩固。全镇1457户脱贫户共3145人均已落实分类帮扶措施,无大规模易返贫情况。

  (四)推进绿美禾云生态建设,擦亮禾云生态底色。一是生态环境持续向好。2024年,在全市11个重点镇(街)空气质量排名第一,8个检测支流水质相比2023年有所改善。二是实现环境整治“大提升”。清退侵占河道、违规外排养殖污水水禽养殖场,提升改造临河、临水养殖场;完成6家专业、规模以上生猪养殖场排污整改。落实全镇30个饮用水源集中供水区包点巡查。重点抓好镇内陶瓷原料堆场及沙场的监管,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三是全面推动环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清新区禾云镇圩镇排水管网改造工程项目(二期)建设,基本完成4个非建制镇排水管网改造工程项目建设,有序实施清新区新洲金矿矿区历史遗留废渣、废水治理项目等生态治理工程项目。四是严格落实三个“长制”。完成森林抚育7900亩,林分优化692亩,新造林抚育3115.5亩,“智慧河长”巡河5377次。田长制划分78个网格,巡田率保持95%以上。五是全面做好乡村绿化工作。筹集乡村绿化善款80余万元,发动超5500人次参与乡村绿化义务植树252场。完成植树数量22455株,成功打造省级编号青年林,组建181人的乡村绿化党员突击队和436人的护绿志愿队,做到“种”与“管”同步推进。

  (五)着力社会民生事业,交出禾云暖心答卷。一是全力抓好民生保障。实现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在全区率先揭牌运行第一间与企业合作并推向市场化运行的长者饭堂,完成1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适老化改造工程。二是全力优化便民服务。全面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区镇村三级联动的“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全覆盖投入使用“粤智助”一体机及“智慧眼”人社业务认证机,“12345”及“粤省心”平台管理共受理1798份全民热线工单,工单回复满意度91.66%。三是全力完善设施配套。推进实施下迳村蒲溪桥重建工程、梅花湾公路桥水毁重建工程等8项公路桥梁工程,完成沙河南社、新洲圩镇两宗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推进湴坑、新连、井建三个行政村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公司化运营管理试点工作,有效提升供水质量。

  (六)全力做好社会治理,纵深推进平安建设。一是慎终如始把牢安全防线。严格落实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全面排查重点行业领域情况,出动8070人次检查企业场所3319家次。开展食品安全包保督导1570次,全镇130家餐饮行业燃气报警装置安装率达100%。扎实做好自建房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农村危房改造等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处理隐患自建房及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镇无重、特大事故发生,无工矿商贸企业死亡事故,未发现辖区内存在种植原材料毒品和制毒原料加工窝点,安全生产形势保持良好。二是用心用情创建和谐环境。深入开展社会矛盾风险隐患“大排查、大化解、大整治”工作。2024年7月,获颁“广东省2023年信访工作示范镇”荣誉称号。全镇没有因矛盾纠纷调处不及时或不适当引发的非正常死亡、民转刑案件、群体性上访和群众性械斗事件。推进基层“网格化”+“信息化”治理体系建设,有效办结21914件网格事件。三是精准实施就业创业帮扶。吸引45家企业开展南粤春暖暨乡村振兴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超过4000个,促进城镇新增就业82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41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8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410人。四是抓好新时代基层武装。全镇兵役登记适龄青年775人100%完成兵役登记。

  (七)聚焦全面法治建设,护航禾云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组织领导。严格落实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执行镇长办公会议决策议事制度及“三重一大”事项的集体决策制度,落实民主集中制、“一把手末位表态”和“四不直接分管”。二是健全政府法律顾问机制。36个村(社区)分别聘请13名专业律师为法律顾问并签订聘任协议。三是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定期分析研究矛盾纠纷重点难点,实行综治中心一体化运作,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互相衔接的调解工作模式。镇村法律顾问解答法律咨询570人次,开展法律宣传讲座405场。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率98.46%。

  另外,统战、民族宗教、残联、档案、老干部、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等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奋斗创造奇迹,力量源自团结。禾云发展所取得的成绩,都浸透着汗水、凝聚着心血,都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在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也是全镇在省、市、区正确领导下,勠力同心、砥砺奋进的结果,是各位代表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

  二、存在问题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禾云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还存在突出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质量不够高,优势产业规模化程度较弱,园区传统产业转型压力大,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二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缺乏有效的途径,群众主动参与和美乡村建设、支持集体经济发展能动性不足;三是部分已征未用地因不在城镇开发边界内问题暂未得到有效解决。

  三、下一步计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百千万工程”初见成效之年,也是禾云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之年。做好2025年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意义非凡,必须拿出“拼”的姿态、“抢”的劲头、“盯”的韧劲,增强推进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持续深入推进现代产业培育、美丽圩镇提升、公共服务优化、人居环境整治、绿美清新建设等重点任务,推动典型镇村培育不断巩固提升、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加力提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为全区高质量发展多挑担子,争作贡献。


您已选择离开清新区政府门户网站,接下来跳转至的页面与本站无关。 4秒钟之后将自动跳转到新页面,请您稍候…… ×

网站导航

底部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主办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清远市清新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运维电话:(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电子邮件:

粤公网安备 441803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4418030003

[粤ICP备05057909号]